虚假承诺背后的黑色产业链
“保证首页排名”“无效退款”“独家代理资质”——这些百度推广代理商常用的销售话术,正在编织一张针对中小企业的诈骗网络。202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收到的网络营销投诉中,近四成涉及百度推广服务,其中”点击欺诈”“恶意竞价”“隐形扣费”成为高频词。
三大常见骗局套路
机器人点击陷阱
代理商通过模拟点击消耗企业推广预算,某服装厂日预算2000元竟在凌晨3点被瞬间刷光。后台数据显示的”潜在客户”IP地址多集中在境外服务器。霸王合同条款
合同中暗藏”自动续费”条款,某餐饮店主发现停用服务后仍在扣费,追讨时被告知需支付合同总额30%的违约金。山寨客服诈骗
冒充百度官方致电企业,以”账户异常”为由要求转账”保证金”,广东某科技公司因此被骗18万元。
识别骗局的五个信号
- 要求预存万元起步的推广费
- 承诺”100%上首页”等绝对化用语
- 拒绝提供详细点击数据报告
- 合同中出现”不可撤销授权”条款
- 付款账户为私人账号而非对公账户
**建议
- 立即保存聊天记录、合同及付款凭证
- 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提交书面投诉
- 通过”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核查代理商资质
- 涉及金额超5000元可向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报案
已有北京、杭州等地法院判决百度推广代理商退赔案例。专家提醒:选择网络推广时应认准官方直营渠道,对于”代运营”“包效果”等宣传要保持警惕。网络不是法外之地,遭遇欺诈应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