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百度推广代理商收费不透明”“无故扣费”“服务与承诺不符”——不少企业在投放百度竞价广告时都遭遇过类似问题。代理商作为百度推广的重要服务方,若存在乱收费、隐性消费、强制捆绑等行为,不仅损害企业利益,还可能影响推广效果。本文将系统分析乱收费的常见套路,并提供实操性**方案,帮助广告主守住预算,高效解决问题。

一、百度推广代理商乱收费的4大常见套路

  1. 虚构“服务费”或“优化费” 部分代理商在合同外收取“账户托管费”“点击优化费”等不明项目,甚至篡改后台数据制造虚假消费记录。某餐饮品牌曾曝光,其代理商每月额外收取2000元“维护费”,但实际未提供任何服务。

  2. 强制捆绑低效增值服务 以“不购买就降权”为由,强迫企业购买无效关键词包、站群搭建等套餐。例如,某教育机构被要求支付9800元/年的“精准词库”,结果90%关键词与业务无关。

  3. 恶意消耗预算 通过人为调高竞价、投放无关地域/时段等方式快速消耗预算。有用户发现,代理商在凌晨2-5点开启推广,点击量激增但转化率为零。

  4. 合同陷阱 在协议中隐藏自动续费条款、高额违约金等内容。某电商企业因未注意“默认续约3年”的细则,被迫支付后续费用。

关键提示:根据《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》,代理商需明确公示收费标准和服务内容,企业有权要求逐笔消费明细

二、遇到乱收费如何取证?3步锁定证据链

1. 后台数据抓取 立即导出百度推广后台的“消费明细”“关键词报告”“点击IP日志”,重点排查:

  • 异常时间段的高频点击
  • 非目标地域的无效流量
  • 与业务无关的关键词消费

2. 沟通记录保存 保留与代理商的微信聊天记录、邮件、通话录音(需提前告知录音合法性),特别注意对方承诺“保效果”“不达标退款”等口头保证。

3. 合同与账单对比 核对实际扣费是否与合同约定的服务项目、单价、分成比例一致,例如:

  • 合同注明“服务费5%”,但账单显示8%
  • 未授权的API接口调用产生的费用

三、5大高效**路径

1. 直接与代理商协商

通过书面函件(保留快递存根)要求:

  • 7个工作日内提供完整消费凭证
  • 退还未经确认的扣费
  • 修改不合理的合同条款

示例话术

“根据《民法典》第577条,请贵司在XX日前退还2023年X月无故扣除的XX元,否则我将向百度总部及市场监管部门投诉。”

2. 向百度官方投诉

路径:百度营销服务中心→投诉举报→上传证据

  • 投诉成立后,百度可能冻结代理商权限或直接退款
  • 重点说明代理商违反《百度推广服务商管理制度》第XX条

3. 行政投诉

  • 市场监管局:举报虚假宣传、强制交易(依据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12条)
  • 通信管理局:针对违规收集数据、恶意软件刷量等行为

4. 法律诉讼

若涉及金额较大(超3万元),可委托律师发起诉讼,主张:

  • 返还多收费用+利息
  • 赔偿因无效推广导致的直接经营损失
  • 解除合同并免除违约金

5. 媒体与舆论监督

通过黑猫投诉、知乎、行业论坛等平台曝光,但需注意:

  • 仅陈述事实,避免夸大
  • 附上打码处理的合同/账单截图
  • @百度推广官方账号督促处理

四、预防乱收费的4个关键动作

  1. 签约前核查资质 通过百度渠道中心验证代理商授权状态,警惕“二级代理”“挂靠公司”。

  2. 合同必须明确

  • 分项报价(如开户费_元、点击单价_元)
  • 约定“无书面确认不产生额外费用
  • 退出机制(提前X日可终止合作)
  1. 独立管理账户权限 拒绝代理商独占后台,定期检查账户操作日志(路径:工具中心→操作记录)。

  2. 第三方监控工具辅助 使用百度统计、爱番番等对比流量数据,或采购防恶意点击系统(如IP屏蔽工具)。

最后提醒:若发现代理商伪造数据、盗用账户等涉嫌犯罪行为,应立即报警并固定服务器日志作为证据。